复合材料结构粘接技术-表面质量分析显微镜

  作者:厂家库小编FAyw    2020-03-06    阅读:521

复合材料结构粘接技术-表面质量分析显微镜  
  对制品制造的建议
  1)在主要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制品的制造要求。
  2)防止选用那种技术上先进,而工艺性重复性和可靠性差的设计。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要求用早期成熟的工程技术,以确保复合材料的制造成功。
  3)反复斟酌设计,避免产生外平面载荷。这是因为外平面载荷会造成严重的层间剪切力,反过来还会造成材料分层。
  4)为成功制造要选择最简单的设计。
  5)如果在便于分析和容易制造两方案之间选择困难的情况下,要选用容易制造的这一设计方案。
  在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切勿用复合材料取决金属的设计。
  设计人员和复合材料技术人员应首先进行初步分析。
  复合材料制品整形和铺设需要使用许多工装设备,其中还包括微机用的性能优良的计算机程序,运用这类计算机程序进行封闭式分析和区分有限元件分析等。
  6)减少部件计算数。对于众多的次结构件来说,要使胶粘剂粘接的共固化组件强化,还得使用加强筋,这是节省制造成本的主要方法。由于组件的共固化粘接过程中,不能对固化连接接头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接头有缺陷,修复比较困难,所以,工业部门通常不自愿采用共固化组装技术。
  7)最大尺寸的纤维束、最厚浸胶带或纤维织物的应用。从重量上看,纤维束的尺寸越大,越能节约制造成本,缩短制造时间,然而会对制品的物理性能和表面质量有
  8)最佳制造方法的选用。应该说明的是每一种工艺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即缺陷),长纤维缠绕制品外表面不光滑.挤拉成形工艺不能制造类无向性层压结构。对于大型结构制品而言,长纤维缠绕工艺的制造成本只有手糊工艺制品制造成本的1/4,只有最佳浸胶带铺设机制造成本的1/2。
  9)价格最低复合材料原材料的选用。如果工艺技术合适,可选用润湿树脂和干态纤维、这种方法可降低长纤维缠绕的制造成本。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