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等阶级的胜利: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的民主化道路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人民不懈的斗争,二是统治者适时的让步。
英国人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几乎与工业 革命同步发生。早在 1760 年时,由于“威尔克斯事件”而触发了中等阶级的议会改革运动。威尔克斯在《苏格兰人》第四十五期上发表文章攻击国王乔治三世,引起国王勃然大怒。当时乔治三世还企图恢复国王的个人统治,被威尔克斯攻击后,他亲自指使议会三番五次地剥夺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 不尊重选举结果。这使伦敦的商业资产阶级十分不快,认为这是触犯英国自古就有的选举自由,因此每次选举都把威尔克斯选成议员,并成立威尔克斯后援会。商业资产阶级从威尔克斯事件中看出议会很容易被权贵把持,觉察到选举制度很不合理,便开始要求改革议会。不久,威尔克斯后援会转化成“权利法案支持者协会”,这是第一个要求改革的政治团体。1780 年,中等阶级又成立“宪法知识会”,为宣传改革、启发群众做了大量工作,是当时最重要的中等阶级改革组织。
八十年代还出现过一个以中小地主为骨干的全国性运动,名为“联合会”。他们要求取消衰败选邑,增加郡属议席,实际上就是增加他们自己的议席。这个运动尽管从成分和纲领上看都很保守,但它开创了有组织的全国性运动的先例,它第一个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设立常设机构,建立地方小组,整个运动有组织、有领导,组织严密、行动协调,为后来的群众运动提供了先例。 值得注意的是,贵族中有个集团一开始就站在改革一边, 同情改革运动,这就是辉格党集团。起初,他们是因为乔治三世恢复个人专制、剥夺了他们的政治优势而心怀不满,才提出改革要求的。后来,辉格党经过好几次分裂,形成一个坚强的反对派核心。他们开始以同情的目光注视中下层人民的改革运动, 不仅在议会中提出改革议案,还时常利用有利的社会地位对中下层人士提供某种保护。只要他们存在,实行民主改革的希望也就一直存在,人民始终寄希望于他们,希望他们执政时能实行改革诺言, 完成议会改革。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双方的冲突不致发展到对立的程度,更不致发生流血革命。但他们支持改革的目的,依照其领袖格雷伯爵的说法,向来是“检查一下制度本身,找出在执行宪法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纠正的方法”,从而“防止灾祸”也就是防止
革命。后来,第一次议会改革就在格雷伯爵执政时完成,可见统治阶级中这个集团的存在,对走英国式渐进改革的道路至关重要。
工人阶级从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就开始要求 选举权,相信政治权利能帮助他们改善经济地位。在斗争中,他们不仅有自己的组织,而且有自己的纲领和理论体系,开展独立的活动。工人阶级第一个政治组织是“伦敦通讯会”,成立于 1792 年。这以后,工人们争取议会改革的斗争从未停止,特别是十九世纪开始后,当辉格党贵族意气消沉,中等阶级改革派几乎完全停止活动时,只有工人阶级一直在坚持改革要求,为此付出极大的牺牲。几十年中,他们前仆后继,父子相传,不仅开展合法斗争,还组织过秘密会社,发动过武装起义。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形成的议会改革运动高潮,就几乎完全是工人阶级发动和参加的。不过,正因为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初这二十多年中议会改革运动越来越具有明显的工人阶级性质,因此一切有产者即使同情改革,也都是退避三舍而不与之往来,甚至为维护阶级利益站在工人改革派的对立面,这就使保守的托利党贵族能不断巩固反动的阵地,以致这 20 多年成为英国近代史上最保守的一个时期。
1820 年代末,局势发生突变。1828 年,
爱尔兰天主教同盟在一次议会补选中获胜,同盟领导人奥康内尔当选,成为一百五十年中当选议员的第一个天主教徒。根据当时的法律,天主教徒必须用国教的仪式宣誓后才能担任公职,奥康内尔实际上不可能进入议会。这种情况引起爱尔兰的紧张局势,内战一触即发。为避免内战,托利党首相威灵顿公爵于 1829 年实行“天主教解放法”,解除对天主教徒的 禁令,这本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任何政府若不想冒内战的风险,都一定会这样做的。但这样做却触动了国家的根本大法,打破了英国宪政“完美无缺”的神话。更重要的是这个举动由托利党政府完成,这不仅剌激议会改革运动重新勃起,而且使保守派贵族失去反对变革的口实,一个轰轰烈烈的争取改革的新高潮就在全国 各阶层中开展起来,表现出强烈的全民族统一战线的性质。1830-1832 年是英国人民为争取改革而顽强斗争的时期,全体人民都动员起来了,政治组织纷纷成立,政治风暴席卷全国。在当时的各党各派各阶层中,只有托利党贵族反对改革,其他各种势力都在不同程度上支持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这时第一次走上政治舞台,一出场声势就十分浩大, 1830 年 1 月成立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是这个阶级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号召伯明翰附近的一大片地
区,动辄召开几十万人的群众大会。后来,旧的中等阶级改革派也在统一的政治组织“全国政治同盟”中联合起来,并且与工业资产阶级密切合作, 形成中等阶级的统一力量。
工人阶级也积极投入斗争,1830 年 5月,首都的手工工匠组成“工人阶级全国同盟”, 这是过去几十年中工人政治组织的直接继续,掌握着独立工人运动的领导权。这个组织虽说在声势上比不上伯明翰政治同盟那么大,但它一直致力于工人阶级的独立活动,是一支与中等阶级相抗衡的力量,而且掌握一张影响很大的工人报纸《贫民卫报》。在斗争中,工人阶级的独立出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向贵族们表明:他们最好在选举权问题上向中等阶级让步,以便把他们拉到制度的拥护者这一边来,共同对付无产者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工人的斗争,就没有第一次议会改革。
辉格党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推行改革的。格雷说:辉格党支持改革是为了“把社会的中间阶层联合到上层来,共同热爱并支持国家的制度和政府,这件事具有头等重要性。”出于这种信念,辉格党认为无论如何要把改革进行下去。他们看得很清楚:当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希望变革时,改
革的失败就意味着革命的发生。他们希望通过改革来疏浚有产的中等阶级的不满,从而维护贵族的特权和社会地位。为此他们愿“满足一切合理的要求,同时立即并永远除去社会上有理智而独立的那部分人抱怨的理由。”原辉格党的这种态度决定了英国民主化过程的渐进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