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陶瓷中晶粒的平均粒径测量多功能图像显微镜

  作者:厂家库小编006    2020-03-11    阅读:186

电子陶瓷中晶粒的平均粒径测量多功能图像显微镜
二次晶粒长大与气孔的陷入
  在一般的电子陶瓷中二次粒长是屡见不鲜的,其粒长速度,与坯料粉粒的细度有明显的关系,通常可以得到如图3-31所示的规律性,即粉料径越细,二次粒长速度越大,最终的二次粒径也越大,粉料粒径愈粗,二次粒长速度愈慢,则二次粒长所生长的粗粒最终粒径,比细燃料时还要小,从图3-31中可以看出,当初始粒径达60微米,而当初始粒径为10微米,最终粒径却不到50微米,出现象曾经使人困惑不解,但当你知道二次粒长的机制之后,则对这种现象就不会奇怪了,因为粉料的初粒愈强,一次晶粒的平均粒径较小,出现偶然粗粒的可能性也较大,故使二次晶粒成核容易,恒速长大时的粒长速度也大,故极易长大型二次晶粒,当粉料的初粒径较大时,则正好相反,一次晶粒的平均粒径较大,后期恒速长大时的速度也较慢,故形成的二次晶粒也就比较小,所以坯料粉料愈细,愈要注意防止二次粒长的发生。
  在二次粒长的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非常平直的界面,表面张力,粒界平衡的情况是不大一致的,这种平直粒界几乎全都出现在烧结过程中存在少量液相、且又能完全润湿和包裹晶粒表面的场合,特大晶粒所暴露的外面的,是其自身晶系中,质点排列最密集、表面自由能最低的表面,故在通过液相作用的溶入-析出过程中,将有大量质点在这种自由能最低的表面上定居,而和它相邻的小晶粒或尖凸粒面,将大量的溶入液相之中,其结果必然使大量的液-固界面消失,使物系自由能显著降低,由于少量液相的阻隔,故相邻小粒和粒界取向或曲率、外形,对平直界面都失去了约束作用,不能影响其表面的构型,在与这种巨大平面相润湿的液膜中,基质的浓度、或其溶入析出过程不见得到处都能均匀一致,但为了要保持平面的连续推进,故在个别浓度小,凝集慢的地方,将出现局部缺陷,如粗粒中黑点所示,故粗粒仍远非理想的单晶。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