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大晶粒形成原因及工艺,铸锭的晶粒计量显微镜

  作者:厂家库小编CJK    2020-03-11    阅读:759

铸造大晶粒形成原因及工艺,铸锭的晶粒计量显微镜
经过压力加工唇,粗大晶粒变成细长的纤维状组织。这种组织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其纵向机械性能高,而横向的机械性能远远不如纵向。如果能够合理地利用粗大晶粒的这一加工后的特性,对某些制品还是很有利的。但是,在铸锭中,如果个别区域存在着粗大晶粒(即局部大晶区,)这种晶粒给制品的机械性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为了获得制品在各个方向上具有比较均匀的机械性能,必须将铸锭的晶粒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铸造大晶粒形成原因及工艺因素的影响    铸锭的晶粒是由自发和非自发的二种晶核形成的。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铸造的铝合金铸锭,其晶粒主要是由非自发晶核形成的。在铝及其合金中经常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钛、氧化铝及其他一些微量质点。或者为了细化晶粒,人工加入适当数量的钛、硼等活性变质剂。铝及其合金元素依附于它们,起着非自发核心的作用。如果非自发核心越多,则有效晶核数量越多,铸锭中的晶粒越细小·在铝及其合金中,不是所有质点都能起核心作用的。只有那些与晶核的结构相似、大小相当的活性质点,或者质点并不符合结构相似条件,但是符合大小相当的原则,只有当熔体的温度不太高时,依附其表面上,或存在裂缝中的还未被熔化的那些活化质点,才真正能起到非自发核心作用。如果合金熔液中的活性质点越少,非自发核心数量越少,则结晶后,铸锭的晶粒越粗大。    当铝及其合金中的活性质点钛等含量一定时,熔炼温度和时间长短对铸锭晶粒度有着重大影响。如果熔液温度超过745℃,并且在炉中长时间保温,便会使熔体中的活性质点数量减少。即大量的活性质点表面孔洞或裂缝往往被展平,其表面吸附的金属可能被熔化。活性质点表面已失去了活性,不起核心作用了。另外,在熔液中己经形成的核心,由于温度过高,又被重新熔化。因而,合金熔液中的有效晶核数量大大减少,在这种条件下,结晶的铸锭晶粒必然很粗大。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注册有礼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